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 基础教育
推掉三座山建起一所乡镇校
日期: 2017-11-28 浏览次数: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字号:[ ]

  “想了十多年,会同县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最难的一块‘硬骨头’总算是‘啃’下了。”接任湖南省会同县金子岩侗族苗族乡中心小学校长两年多的雷伟华,回忆起学校的搬迁新建往事,感慨良多。

  一所乡镇中心小学的搬迁,怎么会酝酿十多年?“难就难在选址。”老校长赵立中说,计划一直未能实现,全因金子岩乡的特殊地形。

  该乡坐落于雪峰山南麓,是会同县的东南极点,与绥宁县交界。因四面环山,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从金子岩乡至交界处近30公里的道路,两边全是山丘,最宽处不过十几米,根本无法建学校。

  上世纪80年代中心小学建立时,受限于地形,4500平方米的校园面积里,除去教室,留给200多名学生的活动场所只有一个篮球场,“虽不大,但整体还是够用的”。而随着村小撤并调整,部分学生只能到中心校就读,导致学校人数连年增长,至2011年前后达到600人。

  “已经容不下了。”时任校长丁爱平说,当时全校30多名教师,大多租住在村民家中,有6个班需要借用中学的教室上课。不到6平方米的食堂刚好够打饭,“孩子们只能随便找个角落吃饭”。

  学校改扩建迫在眉睫。2012年会同县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正式启动,金子岩乡中心小学整体搬迁提上日程。

  “为了选址,县里伤透了脑筋。”会同县教育局局长龙万宏说,分管书记、县长现场办公就有10多次,历时两年。最终,距离乡镇800米的一个地址被选定。

  这套方案建设难度很大,需要推掉3座山,其中最高处达到357米,最低处也有330米。同时,需要将校址内一条防洪蓄水小溪改道,并征用十几户村民的农田。

  “村民们看中的,再难也要建。”2014年11月,县委、县政府最终拍板,学校新址确定。两年多后的2017年春,这所会同“谋划最早、完工最晚”的乡镇中心完小合格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

  投资3500余万元、占地近1.4万平方米的新校,共有670余名学生,宿舍、食堂、澡堂、操场,学习、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教师周转房拎包即可入住,办公室里每人配备一台新电脑;每间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六大功能室配备到位……这让师生们兴奋不已。

  两年多的筹建时间里,县教育局不断将年轻教师充实到校,曾经平均年龄高达50岁、位居全县“第一”的教师队伍,如今平均年龄降至38岁。

  “没想到老家的学校建得这么好,还有这么多年轻老师。”常年在江浙打工的赵鑫爸爸,今秋开学将儿子转了回来。如赵鑫一样的回流学生,学校共接收了20多名。

  “最漂亮的房子就应该建在学校。”会同县委书记杨陵俐郑重承诺。这位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扶贫攻坚试点县的一把手,在思考全县脱贫攻坚大棋局时,将教育扶贫攻坚“第一子”落在了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

  自2009年几乎涵盖会同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合格学校建设启动,至2016年底全县43所学校全部完成合格学校建设,几年间,会同县共投入6.8亿元,完成学校建设项目288个,改造校舍20.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6万多平方米,全面实现了“最漂亮的房子在学校”。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