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和分析了作者对白杨的干、枝、叶的描写,你联想到了什么?”在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八年级语文课上,宋景芳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堂课的教学主题是赏析《白杨礼赞》。
“白杨傲然耸立,‘笔直的干,一丈以内绝无旁枝’,这让我想起学过的课文《爱莲说》,白杨和莲都象征着高洁、正直的品行。”
“白杨‘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这让我想到民族团结,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我们56个民族应该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白杨‘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使我想起教学楼上那醒目的标语——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白杨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在南疆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是从不叫苦叫累。”
……
不知不觉中下课了,听课教师和学生还沉浸在《白杨礼赞》引发的思维余波之中。
今年秋季开学,全国各地义务教育一年级和七年级全部采用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包括新疆在内的部分地区开始在二年级和八年级使用三科教材。日前,教育部教材局组织编写人员、编辑人员一行10多人,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深入多所小学、中学听课,召开一线教研员和教师座谈会,回访了解统编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听取大家对新教材的意见与建议。
语文:文质兼美,贴近生活
听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八(9)班“赏析《白杨礼赞》”这堂课后,语文教材回访人员认为,宋老师对教材把握到位,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诵品味语言的美,体会反问、象征等修辞和表现手法的效果,同时又适度延伸,巧妙引导,很好地做到了语用知识与价值观教育的融合。
在回访过程中,一线教师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新语文教材的肯定与喜爱,他们认为,新教材的选文具有经典性,又富有时代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新版语文教材精准地体现了语用知识,执教者能较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即使很多课文篇幅较长,教师也能抓住重点,渗透难点;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增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符合低年段特点;七、八年级古诗和文言文比例有所增加,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同时长篇古文更注重故事性,易于理解。
让教师们点赞的还有新教材的设计,他们觉得新语文教材疏朗大方,图文并茂,而且图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新教材选用了大量的国画作为课文插图,其中不乏名家名作,如《天地人》和《金木水火土》就选用了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的作品,除此之外还选用了中国传统年画如《剪窗花》《春节童谣》等,充满童趣,体现了文化传承从小入手的理念。
新疆地域广阔,各地教育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董明实等提出,针对新疆的特殊情况,需要通过加强培训、合理把握难度和教学要求等来解决。宋景芳等老师则认为,新教材变化较大,可挖掘的东西多了,深挖到什么程度合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内容,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恰当地把握分寸?这些都是新教材带来的新挑战,需要在教学中去摸索。
历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应该说,教材上的知识点老师都讲到了,重点也抓住了,但是我总觉得缺少点故事。我觉得,每堂历史课上,都应该穿插一两个小故事,一定要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热情。”统编历史教材执行主编叶小兵教授在听完乌鲁木齐县一中的一堂历史课后说。
一线的历史教师和教研员明显感受到新教材的变化,那就是唯物史观这条红线贯穿统编历史教材始终。新教材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到历史叙述与阐释之中,思想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统编历史教材特别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注重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通过具体、丰富的史实,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教材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注重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昌吉市多位历史教师和教研员表示,从已经使用的三册书(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来看,在内容的选择上,新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选择最基本的史实,适当删除了过难、过偏的内容,难度有所降低,学生学习负担减轻了。新教材围绕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符合初中学生实际,有利于改进历史教学。不过,也有一些教师提出,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有所增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有点紧张。
教师们提出,新教材有31处涉及南海诸岛,30处涉及台湾及钓鱼岛问题,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教学中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要用心挖掘,历史课完全可以变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素材库。”昌吉市第七中学历史教师何志萍说。
“教师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握了这一点,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叶小兵说。
道德与法治:丰富德育内涵,改进融入方式
四名学生一个小组,大家正在回忆和讨论班里发生过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集体活动。这是昌吉市二六工镇中心小学二(3)班的小朋友在上道德与法治“我爱我们班”这一课。在这里,集体荣誉感这一抽象概念,变成了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具体事例。
回访调研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们普遍认为,一、二年级的教材每一课都有绘本故事,寓道理于故事中,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易学易懂,易于接受。教材在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的融入方式等方面有新的探索,融入方式真实自然,比如在二年级上册,在“欢欢喜喜庆国庆”“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两课中,很自然地融入了传统文化知识。教材给儿童留下了自主思考的空间,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教材还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新教材的这些设计和变化深得一线教师的好评。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则认为,新教材更有文化味和时代感,知识面扩宽了,历史典故增多了,知识容量增大了,在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方面有所加强,但是有些内容可能需要通过长期体验才能内化于心,建议配套增加一些实践活动课。同时,由于条件所限,有些活动内容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开展起来可能有一定困难。
回访调研期间,在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近百名三科任课教师和教研员结合自己的工作体验,对三科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畅所欲言。回访人员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现场作了回应或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