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
最近,四川省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格外忙碌。伴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作为一所地处民族地区的山区学校,北川中学在其所在的绵阳市率先试点展开了“选课走班”制。刘亚春称之为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二次创业”,每天他都会扎在班上听课,询问师生的感受和意见。
北川中学的“一次创业”是在2013年。2008年汶川地震给北川中学造成毁灭性打击,经历了“生死大转移”、异地板房复课,2010年,学校重建完成。面对崭新的校舍、先进的教学设备,北川中学该如何发展才能真正“从悲壮走向豪迈”?这个疑问始终萦绕在刘亚春和教师们心中。
乔荣凝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学名师,2013年,年逾七旬的他受邀担任北川中学教学总监。在乔荣凝的指导下,北川中学开始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学思课堂”。刘亚春说,“学思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减少课堂容量,降低课业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自信,重拾兴趣。
2014年,北川中学相继出台措施,变过去的“优生评价”为“平均分评价”,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学校制度。
一时间,“减负增效”成了北川中学教学工作的“热词”。不少老教师慌了神:“教得这么简单,学生能考高分吗?”
陈宇是2011年到校的青年教师,北川中学教师“拼命三郎”般的工作状态让她记忆犹新:“每天凌晨两三点,办公室都亮着灯。大家憋着一股劲儿,总想着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给学校这么好的条件。”
“自从推进了教学改革,‘苦’字当头的历史改变了。”陈宇说,现在教师们不再像以往一样给学生练考题、讲难题,而是通过练习分析每个学生的起点在哪儿,离学习要求还有多少步,怎么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到达终点。“‘研究人’可比‘研究题’重要多啦!”
几年下来,看似“伤筋动骨”的改革并没有让北川中学“生乱”,学生的成绩反而越来越好,学习劲头越来越足。尝到了改革的甜头,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德育管理中,首先想到的是“一切从学生出发”。
这几天,北川中学的教师们通过电视、网络热切地关注着十九大召开的全过程,大家在十九大报告中寻找着与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结合点。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我们不断推动改革,让教育回归课堂,回归学生。”刘亚春说,尽管未来困难重重,但北川中学师生将不犹豫、不懈怠、不畏难,奋力走好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