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信息服务  > 专题专栏  > 民族院校风采  > 人才培养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草原牧歌中诞生的蒙医文化瑰宝

发布日期:2016-03-30浏览次数: 来源: www.28365-365. com 字号:[ ]

  蒙医药学是东方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具有独特游牧经济文化特色的民族医药学体系。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坐落于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明珠的通辽市,因其先天的地理位置和药物资源,学院在继承、发展、创新传统蒙医药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民大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生生不息的奋斗,蒙医药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推进交叉融合,夯实学科基础

  蒙医药学科是内蒙古民族大学最具有优势的特色学科之一,始建于1978年,学科创始人苏荣扎布教授是学术界公认的当代中国蒙医学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苏荣扎布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全院师生共同努力,蒙医药学科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87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确认为重点学科。

  蒙医药学科依托内蒙古民族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丰富资源平台,以保持和提升“蒙医蒙药在自治区的领先地位为宗旨,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拥有蒙药学(一级学科)、民族医学、蒙西医结合基础、蒙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中药学(蒙药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

  二、强化教学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自197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以来,蒙医药学院始终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本,积极完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强化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遵循继承与发扬并重,教学与科研并举的治学理念,重视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和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建设、改革、管理,逐步推进学分制,建立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良好教学环境。2002 年,学院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06年起与蒙古国卫生科技大学联合招收蒙医学博士研究生,2012年蒙医药学院的国家特殊需求蒙药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位〔201240号),于2013年开始独立招收博士研究生。截止目前,蒙医学院在校本科生1100余名、留学生100余名、硕士研究生426名、博士研究生2名。

  在近30年的教学实践中,蒙医药学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教学水平质量不断提升,培养的蒙医药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这些毕业生以良好的人文素质、精准的专业技能和尽忠职守的敬业精神,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成为自治区医药卫生事业和教学、科研以及生产领域的一支骨干力量。

  三、提升研究平台,积淀学术成果

  实力雄厚的研究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加速科研团队成长、壮大的有力保障。学院从1978 年创建之初没有实验室,到 1983 年只有一个不足 40 平米的药用植物标本室,到1985年创建了蒙药实验室、蒙药标本室、蒙医基础实验室、蒙医诊断实验室和蒙医方剂学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再到2007年,15000平方米的蒙医药教学实验大楼投入使用,蒙医药实验室面积已达4250平方米。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民大人不懈努力,蒙医药学院实验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验室在建筑面积和建设质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截至目前,学院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能够充分满足蒙医药学科科研要求的各种实验室和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总价值高达上千万元。学科研究平台水准也得到很大提升:2002年,蒙医药实验室被确认为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2004年,蒙医基础实验室、蒙药(生药)实验室、蒙药化学实验、蒙药药理实验室、蒙药制药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双基合格实验室;2007年,蒙医药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蒙药学实验室、蒙医基础理论实验室、蒙医诊断实验室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重点实验室;2010年,蒙医药研发工程中心被评为国家发改委重点工程中心。

  近5年来,蒙医药学院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近200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个、课题3个,973前期专项1个,新药创制专项1个,国家自然基金13个,部委课题12个,自治区课题60余个,市校合作项目100余个,研究经费达4000余万元。在科研成果方面,蒙医药研究中心获国家专利12个、国家新蒙药证书2个、国家新药临床研究批件5个、发表论文500余篇、鉴定科技成果17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学院自主研发的国家首例三类新蒙药“冠心舒通胶囊”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胶囊自2003年上市以来,已有1000余万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受益,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利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