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信息服务  > 专题专栏  > 民族院校风采  > 文化传承创新

西北民族大学:文化传承创新

发布日期:2016-02-05浏览次数: 来源: www.28365-365. com 字号:[ ]

  60多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育人与繁荣发展道路,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与弘扬,促进多民族文化和谐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建校以来坚持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思想文化、知识传播以及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汲取古今中外的有益文明成果,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积淀和弘扬西北民大文化。建校60多年来,坚持“立足西北,服务民族”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勤学、敬业、团结、创新”的校训,树立了“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形成以“黄土地”和“黄河”为表征,以“朴实无华、甘于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和“志存高远、奔流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核心的西北民族大学精神。

  实施跨文化教育。在长期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学校形成了交往、交流、交融,了解、理解、尊重的跨文化办学思想。学校培养的跨文化高素质人才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学校办学的一个鲜明特色。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确立学校跨文化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力求通过专业教育、通过课外文化活动、通过校园多元文化氛围的营造,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同学之间、各少数民族同学之间在生活、学习上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交融,在文化上达到互相了解、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创造优势条件,构建雄厚的跨文化教育学科基础,自1950 年以来,学校相继设立了文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社会学与民族学学院、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格萨尔研究院、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伊斯兰文化研究所、中国藏文典籍全文数字化研究所、民族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民族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西北民族问题研究中心、西北民族文献研究基地、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与此同时,学校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学校还建有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实验室、藏文信息技术实验室、甘肃省民族语言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这些学术组织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 形成了西北民族大学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培养跨文化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利用拥有56 个民族的26000 余名学生资源优势,开展了丰富的、具有强烈跨文化色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民族知识竞赛、民族绘画展览、民族服饰展览、民族摄影比赛、民族音乐舞蹈演出等。同时,学校还经常性组织海内外、校内外专家,面向学生提供有关民族语言、文化、政策等多种内容的讲座,这些形式各异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开展跨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特色民族文化研究与创新。藏学,既是国家特色学科,也是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科,它囊括了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学校从建校之初,发挥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开展藏学研究工作,学术积淀丰厚,研究成果丰硕,藏学已经成为甘肃和西北地区最具实力的学科。学校建有西北藏学研究中心(藏语言文化学院)、格萨尔研究院、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中国藏文典籍全文数字化研究所、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同时,学校开展跨机构、跨学科藏学研究,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和宗教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西北民族文献研究基地等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开展相关藏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如,研发的《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和《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不仅研究藏族格萨尔,而且研究土族格萨尔、裕固族格萨尔、蒙古族格斯尔。其突出成就已为国际、国内学术界所公认因为。以王沂暖、贡却才旦教授为代表的老一代学人孜孜不倦地投入工作,搜集、整理、翻译、出版了近30部《格萨尔》,出版国家重点图书《格萨尔》文库,目前以藏文、蒙文、国际音标出版3卷7册,达1000余万字,规划出版5卷18册,预计文字量达3700多万字。由兰却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型格萨尔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第一次用汉、藏、英三种文字合璧的方式,对格萨尔文化全方位地进行发掘、搜集、整理、翻译;第一次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设计、建立格萨尔文化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集成化的资源库并使之数字化、网络化,是国内首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藏传佛教大辞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术界推出的第一部大型藏传佛教工具书。

  古籍保护收藏整理。学校图书馆是甘肃省政府命名的“第一批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6种古籍入选第一批《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包括9种汉文古籍和17种藏文古籍,特别是馆藏藏文古籍,无论种类还是总量,均居全国高等学校首位,其中,最具版本价值、国宝级的藏文古籍首推明末到清初的手抄本《大藏经》。此外,还有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三卷唐代吐蕃文写经和元、明、清等历朝珍贵藏文图书资料。学校较早建立了西北民族博物馆,收藏文物1500余件,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2004年,西北民族大学成立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以流失海外的藏学、敦煌学、文献学资料为重点,开展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2005年,学校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络英国、法国国家图书馆,整理出版流失海外的敦煌民族古文献。目前,编辑出版了《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和《黑水城艺术品》,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敦煌学与藏学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

  繁荣创新丝绸之路文化。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如,学校在敦煌舞学派创立者、敦煌吐鲁番学会舞蹈委员会副会长高金荣教授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敦煌舞创新研究,开设了敦煌舞专业,而且在国内首次创新性地开设了男子敦煌舞,并投资创制和排练敦煌舞剧(步步生莲)。依托历史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成立了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这也是中国首个高校马家窑文化研究单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