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信息服务  > 专题专栏  > 民族院校风采  > 文化传承创新

中南民族大学:文化传承创新

发布日期:2016-02-05浏览次数: 来源: www.28365-365. com 字号:[ ]

  

  学校坚持围绕“各民族文化和谐共存、各民族师生和睦共处”的主题抓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学科优势以学术研究助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大力培育和弘扬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

  1、以凝练民大精神培育校园文化。学校成立“校园精神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形成“勤奋务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民主科学、求真创新;和而不同、宽容开放;笃信好学、与时俱进;团结进步、爱国奉献;存统卫道,以德润身”为主要内容的办学理念和“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校训。2005年,学校特邀著名曲作家王佑贵先生(《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的曲作者)谱写了《中南民族大学校歌》,现已在校园里被广泛传唱;推出了学校宣传片和校歌MTV,在全校师生中兴起传唱校歌、诠释校训的热潮。2006年,学校启动中南民族大学形象识别系统工程建设工作,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流民族大学品牌塑造功能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聚合功能。整理结集了《中南民族大学校友风采录》,通过展示校友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发挥杰出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激励作用,为民大精神体系增添了继承历史与创新未来相结合的主体内容。

  2、以人文素质提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坚持每年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全校学科带头人和正处级以上干部集中学习,探讨校园文化、人才队伍、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等制约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正确引领和有力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南湖大讲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知名人士等各界名流前来讲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科学、教育、时事、人生等诸多领域,侧重对大学生成人成才进行指导。截至目前,已有39位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带来了39场精彩讲座,受到全校师生热捧,并将讲座内容收集整理编辑成《南湖听涛》一书,目前已出两辑。

  3、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学校出台《中南民族大学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实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导的“武装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融入工程”和以把握网络思想舆论管控权为目标的“占领工程”,以铸就民族团结互助精神为突破口,将建设以“笃信好学”、“守望相助”、“立德树人”、“至善创新”、“自强感恩”、“诚信廉洁”、“网络正能量”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校园文化,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全过程。

  4、以建设校园人文景观深化文化底蕴。在努力塑造和提升校园精神层面的同时,学校大力建设校园人文景观。先后建成著名人类学家吴泽霖教授铜像、图书馆“卓越走廊”、“动之魂”石刻浮雕艺术墙、《南湖赋》石刻、南湖园巨型民族风情浮雕、“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巨型壁画等,构成了特色鲜明、寓意深刻、亮丽和谐的校园人文景观。

  5、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巩固校园文化。学校严格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规定,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四有”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评选活动并准备实行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依托学科优势,以学术研究助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1、成立专门机构,重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及保护。学校成立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下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民族民间文学与民俗研究和民族艺术研究三个方向,并设民俗文化研究所、民族美术研究所、民族音乐舞蹈研究所、土家族文化研究所、女书文化研究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所等六个研究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下设湖北民族民间文艺与民俗研究、武陵山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和湖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三个方向。两中心合署办公,共享研究资源。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3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24人。中心在梳理相关理论、国家政策和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政策和技术三个层面展开对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与问题的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已建成“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2、开展专题研讨、培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008年以来,学校单独或联合省内地方政府共举办或承办学术研讨会57场次,提交和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1200余篇,如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联合举办“神农溪纤夫文化论坛”,与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社会转型与土家族社会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举办中南民族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剪纸)培训班等。与此同时,学校在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演艺等方面组成服务团队,活跃在湖北文化产业的众多领域。

  3、发挥学科优势,创新民族文化。我校美术学院成功承办全国第六届漆画高级研修班为湖北地区扩大和培养漆画艺术队伍及创作力量奠定了良好基础;音乐舞蹈学院成立土家族音乐舞蹈研究、传承与创新学术团队,致力于编写土家族音乐舞蹈教材,选派一大批师生赴恩施、五峰等民族地区调研采风,与民间老艺人深入交谈,获取田野素材及影像资料,为土家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创新贡献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