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信息服务  > 专题专栏  > 民族院校风采  > 社会服务

北方民族大学:社会服务

发布日期:2016-02-05浏览次数: 来源: www.28365-365. com 字号:[ ]

  

  建校30年来,北方民族大学牢记民族院校使命,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想国家之所需、社会之所求和实际之所用,努力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与自治区的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强化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平,树立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

  一、发挥学科优势,立足地方需求开展技术服务

  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人才和学科优势,组织专家教授走出校园,围绕地方产业,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实现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多次前往宁夏惠冶镁业集团调研,就皮江法炼镁的镁渣处理问题共同开展科技攻关,获得了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的支持。项目实施后,改质后的镁渣可成为炼钢中的添加剂和建筑材料原,降低金属镁冶炼中废渣的氟污染环境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镁企业镁渣运输、储存、堆放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使镁企业废渣产生了循环利用,实现了清洁化生产的现代化生产工艺,社会效益前景良好。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工业结构以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原材料生产为主。碳化硅产业就是典型之一,由于宁夏有丰富的矿产和电能,碳化硅冶炼能力占全国的20-30%,但产品主要为低值初级产品,80%出口美日欧洲,企业消耗的是宝贵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进行初级加工后,以很低的价格销售发达国家,靠廉价劳动力换取一点菲薄的利润,给当地留下的是污染的环境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流失。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发团队根据这一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追踪国际上碳化硅下游高技术产品的制备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坚韧不拔,克服重重难关,终于利用生产碳化硅砂的副产品-尾尘生产出了高纯度亚微米碳化硅粉,并进一步开发出碳化硅陶瓷系列产品,使得产品增值几十倍。相关3项自主创新专利技术目前已成功转让给区内外企业,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了生产力,形成了年产数千万元产值的高技术产品,为促进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贡献了力量。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承接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金和化工有限公司以及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固废处理研究项目,为企业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提供技术服务;数值计算与工程应用研究所承接“水洞沟水库泥沙淤积测试与模拟计算项目”和“吴忠金积工业园区工业供水冬季结冰模拟计算项目”,为相关单位提供可靠的水资源决策管理等。

  以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依托的宁夏分析测试中心与宁夏康亚药业有限公司、宁夏农科院分析测试中心、宁夏疾病控制中心等20多家企业和200多个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为各企业和研究所提供检测参数均超过1万个,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作出了贡献,成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研究实验基地。

  二、立足地方实际,为延伸地方产业发展链条贡献力量

  清真畜产品是宁夏乃至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但对清真畜产品从产品的源头到物流缺乏严格的清真认证程序,缺乏对清真畜产品的可追溯性,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严重制约了“清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校计算机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优势,遵循“整合信息资源、创制共享数据、突破关键技术、构建应用系统、服务农业农村、加快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清真畜产品规范生产与质量认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开发了饲料管理系统、网络化快速诊断系统、动物健康养殖系统、畜产品质量认证信息系统。课题组将研发的6项成果转让给示范企业之一的盐池县鑫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实施滩羊肉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了全流程无污染作业,并通过了国家级ISO9001:2000的质量认证。在2010年3月,该企业与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签订了17.6万公斤滩羊肉供应合同,实现了盐池优质滩羊肉走上亚运餐桌的目标。

  马铃薯产业是宁夏自治区农业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在科技部和自治区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牵头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马铃薯优质脱毒种薯三级繁育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项目,针对马铃薯品种退化、品质下降、专用品种缺乏等问题,经过实验研究,科技人员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国内率先建立并推广“三级种薯”(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繁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宁夏自治区种薯短缺的问题,同时课题在宁夏形成的避灾农业样板和典型经验,为外省区提供了供应种薯的途径。将课题形成的技术成果集成配套应用于宁南山区及中部干旱带马铃薯产区,累计生产原原种2.8亿粒,累计生产原种1.4万吨,累计生产一级种4800万公斤,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不仅产量提高、质量提升,而且产品价格明显增加。

  三、提高咨询能力,为地方提供决策服务

  学校科研人员围绕生态移民区管理、伊斯兰金融模式引进等宁夏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我校教师深入基层调研撰写的《宁夏自发移民有关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简报》刊载。由国家民委信息中心上报国办、中办并被采用,充分发挥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利依据的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对宁夏引进伊斯兰金融模式和可供投资的领域和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形成了《宁夏引进伊斯兰金融模式研究的调研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另外,对宁夏上市公司发展状况调查分析的调研报告发表在《宁夏经济蓝皮书》上,对相关部门和宁夏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近年来,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和绿色低碳产业建设、六盘山区扶贫旅游开发、宁夏河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地方羊绒产业发展等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为了及时总结相关经验,学校组织相关领域调研人员深入上述典型地区,掌握动态,及时调查,细致研究,形成了《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建设与绿色低碳型产业发展调研》、《宁夏六盘山区扶贫旅游对当地居民经济影响调研报告》、《宁夏河东能源化工基地低碳生态文明发展模式调研报告》、《宁夏羊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等多篇调查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校国家民委首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为切入点,对西部社会经济变迁等问题开展研究;商学院承接银川市多个中小企业运营诊断研究项目,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民族问题及文化传承保护研究

  学校先后组建了北方语言研究院、社会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回族与伊斯兰文化研究所、西夏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等一批研究所,紧紧围绕国家建设的重大问题、结合自治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中国花儿概论》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中国边缘穆斯林族群的人类学考察”、“回族文化图史” 、“丝绸之路语言研究”等一批成果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

  在西夏学研究方面,明确提出了“英藏黑水城文献”这一文献学概念,并获得大英博物馆授权,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英藏黑水城西夏文献》、《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日藏西夏文文献》等,标志着20世纪初流失海外的我国西夏文献基本回归,西夏文献出版工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学校还先后出版发行了《大麦地岩画》、《贺兰山岩画》、《法藏敦煌西夏文献》、《阴山岩画》等著作,其中《大麦地岩画》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和2005年度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贺兰山岩画精品册》为宁夏回族自治区50大庆献礼,这些著作为岩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岩画学、西夏学的研究带动了回族特色旅游、西夏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联动的地区经济繁荣,扩大了地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对自治区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五、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着力提升科研服务地方能力

  学校认真落实“服务宁夏”战略,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着力提升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我校先后与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民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宁夏广播电视台等政府部门及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各学院与相关部门、企业积极联系落实具体合作事宜,为宁夏中小企业发展诊断、固废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先后承担西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宁夏吴忠吴仪自控技术有限公司、宁夏银利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横向项目80余项,经费达 800余万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