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信息服务  > 专题专栏  > 民族院校风采  > 科学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实施“一体两翼”战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发布日期:2016-02-05浏览次数: 来源: www.28365-365. com 字号:[ ]

  

  “十一五”期间,西南民族大学根据自身实际,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即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科学研究,提高育人质量为“一体”,统筹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统筹教学立校、科技兴校与人才强校,统筹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以建设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民族文化创新实践研究基地为“两翼”,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夯实和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要大力推动“一体两翼”建设,既重办学基础,又重办学特色;既讲办学共性,又讲办学个性,真正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办学之路。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不断建设,目前学校一体两翼建设已经取得许多积极进展,一体两翼发展的格局不断推进,尤其是两翼的不断建设,正成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一、聚焦青藏高原“生态、生产、生活”,打造研究平台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于2009年5月18日获国家民委批准立项,2011年7月26日青藏基地红原总部全面启动运行。2012年10月,青藏基地二期工程开始建设,2014年底,基地二期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青藏基地由总部、五个科技园区和基础研究平台组成。总部在四川省红原县征地1000亩,租草地和可利用草地5200亩,建设了使用面积13000平方米的实验中心、培训中心、会议中心和后勤中心,以及科研、试验、示范和推广场地,拥有总值2000多万元的相关仪器设备,目前已成为研究青藏高原畜牧业、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的平台。

  青藏基地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承担重大项目、取得重要成果、促进青藏高原“人草畜”协调发展作为科研工作重点。近年来,已承担60余项与青藏高原生态、生产、生活相关的国家和四川省科研项目,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鉴定科研成果5项,申请专利28项,获得专利22项。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5部。推广科技成果10余项,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报告6项;为青藏高原地区培训各类人才3000余人次;以青藏基地为基础建立的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13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有力推动了青藏高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除我校外还有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青藏基地开展相关的合作研究。在暖季每天平均有50人以上的校内外科研人员、学生在基地总部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实习,最多时达到每天120多人。

  二、民族文化研究凸显特色优势,成果丰硕

  2009年7月西南民族大学正式成立了“民族文化创新实践研究基地”,并挂靠西南民族研究院。

  民族文化创新实践研究基地的目标是以民族学为中心,整合校内外的人文社科资源,形成内合外联的灵活机制,打造集教学、科研、交流、资料、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民族研究特色优势学科群,为教学科研提供高层次学术实践和交流平台,增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学术研究能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我校人文社科的整体实力,凸显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社会影响力,成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服务的重要基地。

  依托民族文化创新实践研究基地,学校成立“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并于2014年被认定为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

  近年来,基地就承担了2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即“新形势下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委托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与民族政策的完善创新研究”。主持了5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主持与藏羌彝走廊地区民族社会文化问题、社会治理有关的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70多项,出版著作20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35项,共获科研经费1千多万。特别是学院围绕涉及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复杂系统与组织行为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对策研究,并已形成研究方向稳定、人才结构合理、研究成果丰硕的创新团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