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信息服务  > 专题专栏  > 民族院校风采  > 人才培养

西南民族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日期:2016-02-05浏览次数: 来源: www.28365-365. com 字号:[ ]

  西南民族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形成博士教育、硕士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预科教育等多层次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普遍规律,又符合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特殊规律;既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应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需求的“双符双适型”人才。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教学质量是本科教育教学的不变主题,长期以来,学校深入内涵发展、彰显民大特色,坚持“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提高能力、办出特色”的人才培养原则,结合办学实际探索实施“双符双适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应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民族英才。

  结合所处区域,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用人要求,积极开展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构建了母语教育、双语教育、多语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思路。相继增设民族学(藏学)、藏语言文学、藏学、藏汉双语行政管理、藏药学、彝汉双语、彝英双语、彝日双语、彝汉翻译、彝汉双语文字信息处理、彝族文化产业管理、中药学(彝药)等专业及专业方向,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少数民族语言为特色的双语(多语)专业(方向)群。

  以“少数民族英才教育”为培养目标,开办西南民族大学“王维舟少数民族创新人才班”。甄选优秀本科学生组成荣誉班级,吸引优秀生源、实施英才教育、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本科人才,力争实现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创新精神突出、实践能力过硬的人才培养目标。先后开办 “王维舟少数民族创新人才班(金融学)”、“维舟英语专业英才班”,全方位加强素质与能力培养,培养少数民族拔尖人才,在拔尖学生的选拔教育的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目前,金融学维舟班培养人数达161人,英语维舟班培养人数达90人。

  结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为民族地区定向培养既懂现代科学技术又熟悉民族传统文化的专门人才。一是,积极承担中央政法委牵头的政法干警体制改革试点班。面向西部民族地区基层法院、检察院等政法机关,定向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适应民族地区政法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现已招收147名政法干部。二是,探索实施订单定向式人才培养计划,与四川省甘孜州人民政府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书。根据甘孜州紧缺人才的实际情况,单独列出计划招收订单定向学生,由甘孜州人民政府在该部分学生毕业后为其提供编制和就业岗位,确保订单定向生毕业后能顺利上岗。此模式进一步加强了校地合作,为民族地区有针对性地培养紧缺人才做出了实际贡献。迄今已培养学生342名。三是,结合社会需求与学校资源开设藏语零起点民族学(藏学)专业,着力培养民汉双语兼通的专门人才。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藏语和藏族文化,加强对藏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强化专业水平,毕业后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与藏族文化相关的工作。迄今已培养170名学生。

  突出“卓越人才”培养与民族地区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有机结合。依托获批的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强化人才培养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相适应,真正实现为民族地区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加大互动合作力度,现已选派9名骨干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2名骨干教师到新闻单位挂职,接收12名法律实务部门专家、3名编辑到校兼职,校内已开设单独的8个“卓越工程师”班。力争培养的卓越人才能够有效服务于民族地区基层政法机关、农业发展、新闻宣传以及经济建设,真正做到为民族地区提供人才支撑、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

  推进特色突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以“西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中心”的成立为契机,着力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前端环节,通过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完善学生激励机制,建设实践平台,优化项目管理,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业能力,扎实基础,稳步发展。充分利用多方资源,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发展为合作切入点,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力争打造民族文化创意合作园区和“互联网+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创新创业街区,探索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历年来,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共计104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计立项1845项,6个项目入选近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并在校内成功举办三届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周。有学子已获得2013年美国数学建模竞赛(MCM)最高奖项Outstanding Winner(特等奖);第30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总决赛第六名;并有今年藏学学院学子的 “藏医好大夫”APP项目通过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

  二、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合理布局,研究生招生工作迈上新台阶。根据教育部要求,学校做好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的结构调整,既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同时又统筹合理安排各个专业招生规模,做到合理布局。2013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招收港澳台地区研究生资格,从2014年开始,学校面向香港、澳门、台湾招收研究生,这是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起点,标志着学校研究生教育迈上了新的台阶。

  质量第一,研究生培养工作规范有序。学校长期致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逐步完善相关制度,相继出台了《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西南民族大学关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监督。

  严格学位授予审查。研究生申请答辩前,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学术不端”检测;论文评阅实行“盲评”制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部进行盲评,硕士学位论文按一定比例参加盲评;规范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实施研究生导师在本人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时“回避”制度。对论文检测、评阅、答辩未通过的研究生,根据情况不同做出推迟毕业半年到一年的处理。通过各方努力,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13年,学校共有两篇博士论文、8篇硕士论文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学位论文,参评论文获奖率100%。在国务院学位办对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工作中,学校被抽检的博士学位论文连续三年全部获得“合格”;近三年,共获得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3篇、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16篇。2014年,学校在国家民委组织的研究生论文抽检中,取得了综合排名第一名的好成绩。

  培育研究生创新精神,搭建研究生创新平台。学校开展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大力资助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近5年学校资助研究生创新项目达到1440项,资助金额达到三百余万元,为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鼓励研究生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取得更多优秀成果,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近5769项研究生科研成果获得奖励,被SCIEI收录,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数量达到58篇,也获得较大的突破。强化过程管理,成立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研究生的培养、学位、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研究生学位与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共有导师40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7人;正高职称209人,占51.10%;有博士学历的216人,占52.81%。学校相继出台了《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职责》、《西南民族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人数的规定》等文件。同时,为适应学校学位授权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出台了《西南民族大学学位授权学科负责人管理办法》,定期举办研究生导师培训。

  注重应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推进。目前,学校专业学位硕士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学校专业学位招生指标达到招生总数的41%,共有工商管理、法律、工程、金融、兽医、艺术、保险、公共管理、农业推广等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已投入资金建设了MBA教育中心等实践及科研创新平台,加大了专业学位硕士点实验设备的购买的投入,建立了一批教学实践基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