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信息服务  > 专题专栏  > 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  > 国家民委所属民族高校办学情况

深化改革 把握机遇 内涵发展 依法治校
开创学校跨越发展新局面
北方民族大学

发布日期:2015-09-16浏览次数: 来源: www.28365-365. com 字号:[ ]

  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北方民族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民族院校办学宗旨和根本使命,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同舟共济、求真务实,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办学层次持续提升,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特色协调发展。

  一、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形成了《北方民族大学人才培养示意图》,初步构建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四位一体,人格养成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新体系。近年来,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年均投入近9000余万元,专项教学经费年均投入2500余万元,本科实习经费年均投入700余万元,相比2002年增长近5倍以上。鼓励教师潜心教学,积极开展“春蕾计划”和“思源计划”等教研教改工程,共立项227项,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396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58项。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奖项218项,其中国家级59项。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学校创业孵化园被评为“银川市大学生创业园区示范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常年在宁夏全区高校中位居前二,2011年荣获教育部“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二)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面启动“双百博士工程”,高层次人才数量实现较快增长,人才队伍学历、职称、学缘、年龄、学科结构不断优化。教职工由2002年的635人增加为1231人,专任教师由351人增加为78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由120人增加为486人。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205人,在读博士13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3.8%。学校现有双聘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二级教授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2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5人。通过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夯实了根基。

  (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办学层次和水平显著提升。学校坚持以学科专业群建设为基础,积极培育优势学科和学科团队,打造学科平台,学科布局逐步优化。现有10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7个,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3个专业硕士点;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重点优势学科16个、特色专业16个、重点实验室5个,协同创新中心3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学校成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培养单位。2014年11月,学校与北京大学签署协议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正式成为北京大学发起成立的“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学科建设的扎实推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四)坚持创新驱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学校积极参与“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广大教师在中阿经贸合作、清真食品、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法律咨询等方面主动开展服务,22名教师被聘为自治区首批科技特派员,在全国最大生态移民区红寺堡开展的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及反再贫困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48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先后承担了包括“863”、“973”项目在内的近260多项国家级课题,在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究,域外西夏文献整理与研究、贺兰山大麦地岩画研究、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艺术、黄河泥沙运移研究、清真畜产品养殖、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2015年共有1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获立项数和经费资助额均在宁夏位列第一。

  (五)强化顶层设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提出并大力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强校,管理兴校”四大战略,先后完成了硕士点突破、以“优秀”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省部共建、学校更名、三十周年校庆等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大事,推动了学校事业的跨越发展。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在校生19896人,比2002年的5200多人增加了近4倍。校舍建筑面积由2002年的11余万平方米增加到44余万平方米,图书由近43万册增加到133.5万册,实验设备等固定资产由1.8亿元增加到11.67亿元,投入3000多万元的数字化校园初步建成,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验总结和启示

  回顾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把坚持民族院校办学宗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贯穿始终。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党的民族政策是学校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办好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的民族大学,必须坚持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相结合,必须坚持高等教育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特点相结合。

  二是必须把弘扬“艰苦奋斗、同舟共济、求真务实”的北方民大精神贯穿始终。“艰苦奋斗、同舟共济、求真务实”是学校办学创业的传家宝,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用这种精神凝聚力量、增强实力,把学校努力发展成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主阵地”,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排头兵”。

  三是必须把推进 “以人为本,建设人才绿洲”的人才发展战略贯穿始终。人才资源是大学的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人才工程”和“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质量,是学校获取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四是必须把遵循“因材施教,助人成功、追求卓越”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始终。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根本,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坚持立德树人,实行全员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下一步改革发展思路

  今后,学校将立足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固本强基,重点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原则,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改革这一“牛鼻子”,积极探索民族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提升教育教学内涵质量,力争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影响当地,辐射周边,知名国内的具有鲜明民族性、区域性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改革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增强学校办学合力。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健全奖惩与绩效激励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引领全校全员参与,激发师生办学动力。

  ——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工作协同,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推进开放办学、特色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机制,坚持协同创新,发挥学科龙头作用,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改革学生管理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学生工作体系。

  ——改革条件保障机制,建立资源统筹分配机制,规范资源管理,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