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深入贯彻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握正确方向,明确办学定位, 认真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三大战略,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一、坚持主动抢抓机遇,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主动协调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重点支持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三家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机遇,争取工作上、政策上和经费上的重点支持,成效显著。2004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行列,标志着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十余年来,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在校生人数从2002年的9700人左右增加到2014年的1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从500余人增加到4000余人,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新校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持续提升,生源质量大幅提高。自2005年以来,习近平、俞正声、刘延东、杨晶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了学校,对学校始终坚持把握正确的办学定位,服务国家和民族地区发展战略、培养各民族合格人才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坚持学科优先发展,科学研究水平不断增强。学校先后实施了“十五”、“211工程”、“985工程”二期建设和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整体学科实力明显增强。学校现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3个本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从2002年的17个增加到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从38个增加到15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8个;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国家“985工程”研究基地6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4个;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民族学排名全国第一,社会学排名全国第十。近年来,学校争取国家级重大科研立项的能力逐步提升,国家基金项目从2002年的5项增加到2014年的41项,其中包括一批国家社科和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经费从500万元增加到3000多万元。
三、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了法学、新闻学、工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民族语实验班,实施了少数民族语言零起点班、理科实验班、文科基地班等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加大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立项建设力度,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和创业创新教育,建设了225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示范基地,立项建设了1500余项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拓展了学生自主选课、选专业和留学机会,每年选派到国(境)外著名大学学习的学生从2002年的10余人增加到2014年的400余人。近年来,学校每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励百余项,其中3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冠军,1次第六届亚太大专华语辩论赛亚军(为大陆高校参赛以来最好成绩),并多次在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学生就业率近年来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素质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
四、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坚持引育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有专任教师113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0%,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33%;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首批“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四个一批”人才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5人,宝钢优秀教师63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8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131人。以打造创新团队为核心的队伍建设新思路取得明显成效。“民族学教学团队”成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创新团队”在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结题验收时被评为“优秀”。涌现出“民族地区生态与环境研究创新团队”、“光传感与光子系统集成创新团队等一批新的学术创新团队,并已取得明显成效。
五、坚持瞄准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提交的《关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等10余篇调研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杨圣敏教授、薛达元教授等取得的一批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制定和重大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参考。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开设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本科班、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壮泰语比较、彝缅语比较专业及俄语-中亚语专业;举办了西域-中亚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蒙双边蒙古民俗民间文化学术研讨会、哈萨克文字问题北京圆桌会议等24项国际和双边会议,会议取得的一些成果为国家民委制定有关政策和工作规划提供了智力支持。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向我校胡振华教授颁发“丝绸之路人文合作奖”,以表彰其在促进“丝绸之路”沿途国家间睦邻友好合作所做出的贡献;2014年,米娜瓦尔教授因在中土文化交流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被土库曼斯坦总统授予“马赫图姆库里•斐拉格奖章”。充分发挥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参与各部委组织的赴外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国少数民族精品文化走出去做出了贡献。草原生态研究、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研究、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监测和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集成研究、民族地区电子器件开发应用研究、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应用性研究等一批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六、坚持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立德树人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加强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坚持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促进了各族师生的交流交往交融;坚持从政治上、思想上、感情上促进各民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保障机制。重视安全稳定,稳妥有效地应对了各类突发事件及隐患。组织师生参与了赴雅典迎接奥运旗帜、香港、澳门回归庆典、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群众游行、北京奥运会、北京APEC会议等国家重大活动。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普通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达标验收优秀”、“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七、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学校确立了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目标,制定完成了《中央民族大学章程》,以章程为统领,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治理结构。落实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了新的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办法,改革了薪酬分配制度,推进了学院的实体化进程,加大了学校信息公开力度,落实了勤俭办学。
八、坚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办学视野和平台进一步拓宽。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14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大引智工作力度,实施了“111引智计划”、“海外知名学者民大讲学项目”、“海外名师计划”等重点项目,聘请了多位国际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学校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学校,国(境)外留学生从2002年的200名左右增加到2014年的近800名,其中学历生比例大幅提高。与美国欧道明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
目前,学校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综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不断推进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